查看原文
其他

一个国家的春运简史丨工人日报春运图片档案独家揭秘

2017-01-13 工人日报摄影部 工家视界

1953年1月,山西太原南站。李宝林(图左二)是太原南站的四位女运转车车长之一。图为列车出站时,李宝林查看车站情形。 赵本甲  摄


(这是我们整理出的工人日报最早的春运照片

那个时候“春运”的概念尚未成型)

1月13日是春运第一天。

辛劳了一整年,终于要把所有的收获,收拾好了带回家。

多少年来,我们对春运的记忆都是长长的队伍,大大的包袱,风霜雨雪停不住,匆匆还要赶路。春运是春节的前奏,夹杂着火车汽笛的回响。


1963年1月,武汉铁路局客运段,女车长骆琴明和乘务组的工作人员在研究工作,处理旅客的意见。吴洛夫  摄



1965年2月,北京站的工作人员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,为旅客服务。蔡壮田  摄


1979年1月,北京丰台机务段,毛泽东号司机班工人发车前讨论安全运行措施。蔡壮田  摄


1980年2月,长江客轮暖人心,船上“三八”服务员,心同旅客紧相连,旅客登船如到家,扶老携幼忙不闲。王光祥  摄


(点击看大图)


从1954年起我国就有了“春运”的记录,只是客流很少。现在我们所说的春运,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,人员流动限制放宽,不少人开始选择外出打工、经商、求学。

他们在春节前集中返乡,民工流、探亲流、学生流构成了每年春运的三大主力军。




▲1987年12月广州火车站因农民工激增而使大量旅客滞留。于文国 摄



▲1987年春运,北京,等车的返乡农民工。  许之丰 摄



在春运大潮中,火车承载着我们太多的渴望。

不少春运记忆定格在了我们脑海中,闷罐车、票贩子、行李箱 、彻夜等候的抢票队伍、超载的车辆、人头攒动的火车站、摇晃的车厢……

在90年代的“民工潮”中,这种渴望最深。




▲1993年春运,年未过完就有大量民工准备乘坐火车外出打工。于文国 摄



▲1993年春运,全国农民工输出地四大源头之一的阜阳,大年初三就有大量打工者准备乘火车外出打工。 于文国 摄



▲1993年春运,阜阳火车站,工作人员维持秩序。 于文国 摄



▲超载的车厢。于文国 摄



▲1993年春运,在闷罐车前排队的乘客。于文国 摄



▲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“民工潮”巅峰期,春运期间开行闷罐车,一般根据铁路调度插空行驶。于文国 摄



▲2000年春运,已经挤不上车的乘客央求工作人员别赶他走。杨登峰 摄



▲2000年春运,一位执勤战士奋力维护秩序。杨登峰 摄



数十年间,铁路的发展其实也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,以前的闷罐车、绿皮车,到现在的动车、高铁, 我们的返乡之路越来越舒适、温馨。




▲2007年春运,在京农民工乘坐专列回家。许之丰 摄



▲2007年春运,回家的车厢。 许之丰 摄



▲2008年1月23日,北京西站, 临时售票亭前排队买票的旅客。当天,2008年春运正式拉开帷幕。杨登峰 摄



▲2009年春运,在北京西客站彻夜排队的买票者。



▲2009年春运,西安,工会助农民工平安返乡。杨登峰 摄



▲2011年春运,北京西站,临时售票窗外买票的旅客。杨登峰 摄



▲2013年,高铁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,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。杨登峰 摄



▲2017年1月12日午夜,北京站广场,新年的春运即将开始。 王伟伟 摄



▲2017年1月13日凌晨,搭乘北京铁路局春运首趟农民工专列的乘客向记者展示车票。 王伟伟 摄



▲“刷脸”进站 17年春运正式进入第一天。北京西站新开通自助进站渠道,乘客凭身份证和车票就可以靠“刷脸”的方法实现自助进站。 吴凡 摄



▲整“妆”待发 1月13日上午8时30分,北京西站始发的G183次列车即将发出,列车提前半小时就开始摆放花束,迎接第一批春运乘客。吴凡 摄



▲开心回家路 1月13日凌晨,北京站,2017年春运大幕开启,来自重庆的廖学东和1周岁的儿子登上了第一趟农民工专列。王伟伟 摄


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我们对回家的渴望一直未曾改变。”


感谢工人日报社摄影部所有为拍摄、整理这些照片做出巨大贡献的前辈!


我是征稿的分割线





春节日益临近。

为感谢广大忠实粉丝对公号的支持,工人日报摄影部微信公号工家视界(ID:grrbsyb)编辑团队于今日起,隆重向本号粉丝发出《征稿英雄帖》


亲爱的公号读者,不管这个春节期间,您是岗位上、在家中,还是在奔波的路上,从即日起截止到正月初七,请您用手机拍下你的幸福瞬间然后发给我们,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们的,我们将传递给每一个人。


温馨提示:

我们只接受手机拍摄的照片。

我们这次只刊登粉丝来稿

我们用心准备了千元红包和各种精美礼品

我们还将把获奖照片刊登于正月初八的《工人日报》摄影版

我们将不定期展示大家的参投作品

还等什么?

留心就要机会,关注就能参与。

我们正月初八见。


我们是原创,需要您的支持。

感谢您的关注!



摄影:工人日报摄影部

编辑  吴    凡

END


工人日报摄影部微信号    第13次推送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